WFU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白內障如何治療






看東西變吃力

臨床上,白內障患者求診時的抱怨通常是:看東西變得愈來愈吃力、看字還可以,但看人就看不清、有時候看一個字變成兩個字、在陽光下眼睛刺得張不開…等。究竟為什麼會引起白內障?有藥物可以治療嗎?還是一定要開刀? 


白內障原因是老化引起的水晶體蛋白質變性


其實,造成白內障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化所引起的水晶體蛋白質變性,原本應該是清澈透明的水晶體漸漸變得混濁且不均勻,因而遮蔽光線的通透與成像。一般老年性白內障的好發年齡約在55歲以上,但若是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口服或眼用類固醇製劑者、高度近視及曾發生眼部外傷等情況下,都可能促使白內障提前發生。


主要的治療以手術為主


初期白內障患者可藉由藥物控制並延緩惡化速度,但主要的治療方式仍以手術為主。患者可定期至眼科門診接受詳細的檢查與追蹤,並沒有一個放眼天下皆準的開刀標準,必須考慮個人的用眼需求,以及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白內障過熟會增加手術併發症


目前白內障手術的儀器及技術持續大幅進展,手術成功率也大幅增加,過去曾聽說白內障需等成熟才能開刀的說法早已過時,事實上,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虹彩炎及手術併發症的機會。


眼睛就像是一台精密的相機


眼睛就像是一台精密的相機,水晶體就如同鏡頭主司對焦,另外需要相當於底片的視網膜、視神經、眼角膜,甚至大腦視覺區的配合,才能使我們擁有健康的視力、產生清晰的成像。


糖尿病引起之視網膜病變.......等,可能會影響術後視力表現


透過白內障手術摘除變性的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若沒有合併其它眼疾,一般來說視力即可恢復良好。但若有些患者合併有像是糖尿病引起之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或角膜病變…等,都可能會影響手術後之視力表現。


目前有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水晶體,品質更加優異


目前,一般功能的標準人工水晶體可由健保全額給付,已具有相當的功能及安全性,能過濾紫外線及矯正近視或遠視,若沒有特別需求的患者即可選擇使用此種標準人工水晶體。
由於光學科技與材質的不斷精進,目前已有非球面設計的特殊人工水晶體問世,光學成像的品質更加優異,費用上則必須負擔差額,主要依其功能可分為三種:


水晶體功能


一、黃片人工水晶體:除了過濾紫外線以外,可更進一步過濾可見光中具有較高能量的藍色光譜,以增加對視網膜黃斑部的健康防護。

二、散光人工水晶體:若原本病患就具有散光問題,可以考慮植入散光人工水晶體,一併矯正散光度數,以避免術後還需要另外配戴眼鏡。

三、抗老花人工水晶體:可以同時改善遠距離與近距離的視力,大幅降低術後仍需依賴老花眼鏡的機會。

病患需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


上述的各種功能性特殊人工水晶體,植入後是否能發揮功能需視個人情況而定,因此建議病患需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並詳細診察後再討論出最適合個人的選擇。
 

定期追蹤病情的發展,相關的手術、技術都已相當成熟


白內障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狀態,有效防曬可以延緩白內障的發生與惡化,平時養成戴上可抗有害光線的太陽眼鏡習慣,是最直接有效的防護方式。若已有白內障的困擾也不用過度擔心,定期追蹤病情的發展,相關的手術、技術都已相當成熟,與眼科醫師討論最符合您生活需求的治療方式,即可恢復清晰視野。